饮食常识Manual
北京市取供用排节水见成效 水资源储备大幅增宠物食品用品加
原标题:水资源储备大幅增加 管网漏损率连续十余年下降 率先完成节水型区创建 再生水利用量创历史新高 去年3月1日,本市正式实施《北京市节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从取水、供水、用水、和非常规水源利用4个维度,对水的社会循环全过程节水作出制度规定,为全市节水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水务部门获悉,该条例实施一年多以来,北京大力推进生活、农业、工业、园林绿化、公共服务等领域节水,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污水再生利用和城市水生态修复,节水理念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首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条例》中对取水过程节水提出要求,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实行多水源优化配置。就此,2023年,北京市水务部门组织年度区域生产生活及分行业用水计划测算,逐月监测区域、行业用水,多维度统计分析用水情况。在各方支持和努力下,首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全市生产生活用水总量保持稳定,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9.3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5.63立方米,持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据了解,在“南水”进京后,本市严格遵循“节、喝、存、补”的用水思路,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用水原则,已基本建立“外调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五水联调的水资源保障体系,科学精细对多种水资源进行联调联控。一方面,南水北调水“应喝尽喝”,增加“南水”向城市生活生产供水比例,置换本地地下水资源,持续压减水源地开采量;另一方面减少密云水库供水、利用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将富余南水存入密云水库。 在南水的“助攻”下,本市水资源战略储备大幅增加,密云水库蓄水量最高达35.79亿立方米,创建库以来最高纪录,并持续稳定在30亿立方米左右高储量运行,全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连续8年累计回升11.01米。 《条例》中对供水过程节水明确供水单位应当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供水管网安全监测及维护管理水平,减少破损事故发生,控制管网漏损。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改造上千公里老旧管网,建设了3000余处独立计量区,更换450余万个远传水表,采取卫星探漏等新技术主动查找修复破损点位,供水管网漏损率较“南水”进京前下降了4.3个百分点,年节水量超过4000万立方米。 作为供水环节的节水主力,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聚焦降本提质增效,坚持走科技节水之路,建立以独立计量区、卫星探漏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与人工探漏互为补充的漏损管理体系,主动检出管网破损隐患处提升17%,实现年均节水量近1900万立方米。截至2023年,集团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8.80%,已实现连续十余年下降。 在学院路18号院北青报记者看到两名技术人员正用锥桶围出一个方形区域,拉开井盖,能看到下面有一大一小两个银灰色的“盒子”,“这里是学院路18号小区DMA(独立计量区)所在地,流量计上的数值不断跳动,实时显示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管网管理分公司漏失控制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小区在安装智能远传水表的同时还建立了DMA,在小区进水口安装流量计量设备,实时监测小区用水情况。通过最小夜间流量和总分表水量对比分析,可以快速发现、快速定位管网漏损隐患,并通过及时修复漏损,有效减少水资源流失。 据悉,DMA是控制管网漏损的重要手段,目前集团的DMA已初步形成规模效益,未来将实现所有小区全覆盖。同时,对于管网漏损,市自来水集团还用上了卫星。“千里之外的卫星从太空‘扫一眼’,就能快速找到地下供水管网的漏损位置。”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市自来水集团将全面推动“安全、优质、绿色、智慧”供水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力争实现“十四五”末漏损率控制在8%以内的目标。 《条例》实施以来,党政机关全部建成节水型单位,重点高耗水企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节水型高校建成比例也走在全国前列。 全部更换节水龙头、自制再生水、更换横流冷却塔……在位于北京东三环北路上的北京希尔顿酒店,可以发现很多节水“秘笈”。酒店外围的喷泉每年从4月底到11月初全天开启,是不是会浪费很多水呢?对此,酒店表示,景观所有用水,其实都是酒店自制的再生水,包括整个外部园林浇灌也是。在酒店地下的再生水机房,生化池里漂浮着很多球体。原来,球体里充满着培养菌群的媒介,通过不同的菌群,可对收集回来的生活污水进行生化分解,“我们每天从客房里收集生活用水,大概能收集100多立方米,再通过生化池对生活污水进行生化处理。最终生成再生水回到蓄水池。”酒店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此外,几年来,通过逐步实施多项技改项目,酒店的用水量从2019年的13万立方米,下降为2023年的8万立方米,节水量达到近四成。 对于用水过程的节水,《条例》里强调,国家机关及使用财政性资金的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应当加强内部节水管理,厉行节约,杜绝瓶装饮用水浪费等现象,带头使用节水产品和设备,建设节水型单位。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加快推进节水载体建设,节水型高校、节水型单位建设成效显著。 走进市规自委海淀分局的各个会议室,墙上醒目的标识提示:各类会议不主动提供塑料瓶装饮用水和一次性水杯,倡导参会人员自带饮水杯。在饮水处,纯净水尾水回收桶、废旧开水回收桶也已“上岗”,“收集的尾水或废水会用来浇绿地或洗拖把。”工作人员表示。同时,屋顶绿化原来种植了花果蔬菜,但因为土层浅,比较费水,就改种黄杨等耐旱植物;遇大雨时,在易于积水的点位放置空桶,“一场雨下来,能接10来桶水,用于绿化或清洗,也能节约不少水。”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近五年来,北京在全国率先完成节水型区创建,新建和复验节水型单位7000余个,全市水务系统率先建成节水型行业,市区两级党政机关全部建成节水型单位,重点高耗水企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节水型高校创建比例超过70%。评选出50个北京市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 据了解,2023年,北京再生水利用量已达到12.77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占总用水量比重超30%。再生水已经成为我市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生态环境等领域。宠物食品用品全市八大热电中心全部使用再生水。加大再生水在环卫绿化行业的使用,近年来北京2000万平方米园林绿化实现了再生水替代,环卫绿化再生水利用量达0.26亿立方米,占环卫绿化总用水量的比重达30%左右。而这些都契合了《条例》中水务部门应加快再生水管网建设,扩大再生水利用的要求。 在中国传媒大学校园明德湖的堤岸边,一根藏在假石下的水管伸入水下,正在向湖中补水宠物食品用品。“去年10月底,我们完成了管线改造,将再生水引入校园,现在校园里两处水系景观——明德湖、钢琴湖的水源都使用的是再生水。”中国传媒大学后勤保障处副处长杨垒垒介绍,再生水引入校园后主要应用于景观用水、绿化灌溉用水等方面。目前,学校北校区已经完成了水源替换。 此外,去年,本市深入推动合同节水,签约合同节水管理项目8项,创历史新高,包括丰台区总部基地合同节水项目、顺义区2023年节水载体建设项目等,吸引社会资本1395万元,合同期内节水量 10.32万立方米,平均节水率7.49%,直接经济效益147.15万元。 下一步,本市将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做好节水型城市复查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同时,推进合同节水推广力度,加快节水贷等金融政策落地,助力节水产业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北京市节水条例》中,与《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相衔接,还强调了加强雨洪控制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据悉,近年来,北京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理念,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预计到明年年底,全市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率将达到40%以上。 在龙潭西湖公园,雨后的路面上却经常看不到积水,这就与其步道铺设的大量透水砖脱不了关系。走近湖边,大片盛放的黄色鸢尾很是娇艳,而实际上这片花海下边另有乾坤,“这片鸢尾下边就是排水口,经过调蓄池净化的雨水就从这儿排进湖里,补充景观用水。”龙潭西湖公园管理处副主任何力宁介绍,作为中心城首个合流调蓄池工程,湖底有着一座库容达6.2万立方米的调蓄池,“调蓄池如同一块巨大的海绵,仅去年共存蓄了23.8万立方米雨水,其中,经过净化后有14万立方米雨水回补到龙潭西湖中,有效改善水体水质。”何力宁说,14万立方米的补水量,相当于为龙潭西湖平添了三个湖的景观用水,可以大大减少通过中水管线或者护城河补水的用水量。大量的水汇集,使得公园的荷花达到了2万余平方米的观赏面积,也大大地净化了水质。通过水体的改善,目前监测到14种57类水禽和水鸟,在龙潭西湖落户安家。 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北京市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所有的项目落实海绵理念,比如建设面积达到1万公顷以上的,就必须配建调蓄池等。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已基本具备的区域)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约507平方公里,达标面积占建成区比例达35.28%,较2022年提升4.15%。今年全市计划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共330项,计划到今年年底,全市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率达到36%。到“十四五”末,全市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率将力争达到40%以上宠物食品用品。摄影/马岳 “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北京市节水条例》实施一周年、城市节水宣传周……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市节水办、市节水中心,组织了节水“七进”活动和日常节水宣传活动,围绕“1市+17区(含经开区)”让节水护水意识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以此倡导首都市民参与节水护水行动,提升节水意识和文明素养。本市的节水氛围正在形成。 据了解,宠物食品用品今年水日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期间,北京市、区节水部门开展节水“七进”活动500余次,发放节水宣传资料10万余份,动员线个区及经开区通过举办“水务开放日”“地标商圈亮节水”“云游大运河”“征集手势舞”等特色活动,形成了全面开花、特色凸显的节水宣传新形势。 例如2024年元宵节前,石景山区模式口文化大街上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猜灯谜活动——《北京市节水条例》实施一周年之“学条例·猜灯谜”活动。石景山区水务局将元宵佳节与节水条例有机融合,把节水知识改写成趣味灯谜,让居民在元宵佳节的欢乐气氛中进一步深入了解《条例》和节水知识。与旅游的结合,也让节水的宣传更加接地气,像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在恭王府博物馆共同进行节水宣传活动,推出节水宣传走进国家5A级旅游景点的创新模式;通州区将运河文化与节水宣传结合在一起;开展“回首十年 喜看运河蜕变”直播宣传活动,展示运河文化,带观众一起“云游”大运河等。 节水宣传有意识地向学生倾斜,其宣传形式也更加趣味化。像门头沟区推出《节水RAP四部曲》,通过学生的学唱发出节水倡议,呼吁师生争当节水模范,共创节水家园。育园小学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向学生讲解了《北京市节水条例》。通过制作节约用水纽扣画、组织节水古诗词答题游戏、归类节约用水行为及课堂互动问答,让学生深刻了解古人在治水、节水、用水方面的智慧,学习节约用水知识。 朝阳区则推出朝阳小河长,以“河”你在一起为主题,在亮马河启皓段正式开启青少年节水主题研学之旅,引导青少年家庭通过打卡的形式学习节水常识,巩固爱水护水知识,体验“小河长”式城市漫步。 房山区、密云区则把节水的目光聚焦到社区居民,向其推广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生活节水小妙招、向其讲解如何挑选正规节水器具等方面的节水小知识等。 此外宠物食品用品,通州、顺义还让节水宣传走进医院、餐饮、洗涤、美容美发等重点服务企业。(解丽)